天博电子信息上班咋样
新闻动态 你的位置:天博电子信息上班咋样 > 新闻动态 > 1980年,沙特航班成功迫降却无人下机,救援人员开门后全是尸体

1980年,沙特航班成功迫降却无人下机,救援人员开门后全是尸体

发布日期:2024-11-18 14:18    点击次数:126

文|张润晨

编辑|t

引言

1980年8月19日,沙特阿拉伯航空163号班机成功迫降,却无人从机舱中走出。当救援人员打开舱门时,迎接他们的是301具静默的尸体。

这场悲剧震惊了整个航空界,成为全球航空史上的一大谜题:飞机成功着陆,为何全体乘客依然未能幸免于难?让我们一起回到那个炎热的八月,揭开这场空难背后的故事。

问题初现:火警还是“火灾”?

当天下午6点08分,沙特阿拉伯航空163号班机从利雅得起飞。这是一个普通的飞行日子,天气晴朗,机上乘客大多是虔诚的巴基斯坦穆斯林,前往吉达进行朝圣。这趟飞行看起来一切顺利,乘客们心中期待着抵达目的地后的宗教体验。

然而,就在起飞六分钟后,事情发生了变化。驾驶舱的警报响起,提示下层货舱有烟雾。这个时候,所有的压力都集中到了驾驶舱里三位机组人员的肩上——机长阿里·克豪伊特、副机长阿卜杜拉·赛哈因,以及飞航工程师布拉德利·柯蒂斯。

面对火警警报,三位机组人员的反应有些犹豫。根据航空公司的操作手册,他们需要确认火警的真假,不能仅凭警报的响起就匆忙决定行动。

于是,三位机组人员在驾驶舱里翻找手册、互相确认,耗费了整整四分钟。这四分钟里,火势已经开始蔓延,而他们还在犹豫到底是“火警”还是“火灾”。

这个场景就像是厨房里的烟雾报警器响了,而你还在考虑到底是饭糊了,还是煤气泄漏了,结果火苗已经从锅里蹿了出来。对于机组来说,这四分钟的延误是致命的。最终,他们决定返回利雅得,向塔台请求紧急降落。这时候,时间已经过去了十分钟。

成功迫降后的意外“等待”

经过塔台的协调,飞机得以返航,并在利雅得机场实施紧急迫降。说到这,大家可能会想:飞机都成功降落了,接下来是不是就该开舱门、放滑梯、所有乘客逃生呢?

但是,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。飞机成功着陆后,没有立即停下,而是继续在跑道上滑行,足足滑行了将近三分钟。这可不是普通的滑行,飞机上那时候已经烟雾弥漫,后货舱的大火还在肆虐,而机组人员却没有第一时间让飞机停下来进行疏散。

停下之后,情况依旧不容乐观。机长阿里决定按照平时训练的程序,要求空乘人员暂时不要进行撤离。这时候,飞机的两个引擎还在轰鸣,机舱内的烟雾越来越浓,乘客们开始慌乱起来。

终于,救援人员带着工具,花了将近二十三分钟,才将厚重的舱门打开。但令人揪心的是,机舱内已经没有了生命迹象。浓烟笼罩中,救援人员只看到了301具毫无生气的尸体。每个人都未能逃脱,全部死于窒息。

这场空难中,机组人员的应对成为了众矢之的。面对火警信号,机组人员花费了过多的时间去确认,最终导致错失最佳的应急时机。

按理来说,火警信号一响起,机组应立即遵循“宁可信其有,不可信其无”的原则,采取紧急措施。但是,沙特航空163号航班上的三位机组人员却选择了“再等等”的做法。

为什么飞机着陆后不立即疏散乘客?这些疑问困扰着每一个关心此事件的人。毫无疑问,机组人员的应急反应严重失误,他们没有意识到时间的宝贵性,导致了悲剧的发生。

乘客的恐慌与无助

空难发生的过程中,乘客的反应同样令人痛心。在飞机上发现烟雾后,乘客们很快意识到了情况的严重性。

然而,由于机组人员未能及时采取有效的安抚措施,机舱内迅速陷入了混乱。大量乘客涌向机舱的前部,试图寻找逃生的出口。在这种混乱的情况下,有些乘客甚至因为争抢空间而大打出手。

在紧急情况下,乘客的恐慌往往会加剧事故的严重性。正常情况下,机组人员应当及时采取安抚措施,指引乘客有序撤离。但在163号班机上,机组人员并没有做好这一点。

相反,他们的迟疑和不作为,进一步加剧了乘客的恐慌。火势越来越大,烟雾逐渐充满整个机舱,而乘客们却只能在狭小的空间内等待,没有任何逃生的机会。

当飞机成功迫降后,机场的救援力量迅速赶往现场。然而,救援人员面临的困难超出了他们的想象。首先,由于飞机的引擎仍在运转,救援人员无法立刻接近机身。这一情况持续了三分钟,这三分钟对于救援来说是非常宝贵的黄金时间,但他们只能无奈地等待。

引擎关闭后,救援人员终于得以靠近飞机。然而,厚重的舱门成为了另一个障碍。飞机的设计初衷是为了保证机舱的密闭性和安全性,然而在这样的紧急情况下,这种设计反而成了救援的障碍。

没有机舱内部的配合,光靠外力很难打开舱门,救援人员不得不调来大型工具进行破拆。这一过程又花费了二十多分钟。当舱门终于被打开时,时间已经过去太久了,机舱内早已被浓烟充满,所有人都已失去了生命体征。

事后,有人批评沙特航空在设计和应急培训上的不足。如果机组人员能够在降落后迅速熄火,救援人员也许能够更早地接近飞机。如果乘客在降落时就能开始撤离,也许能够避免这场惨剧。然而,这些“如果”都没有成为现实,301个鲜活的生命最终未能逃脱。

空难后的反思与改进

沙特阿拉伯航空163号班机的空难发生后,引起了全球的广泛关注。这不仅是因为它是航空史上最惨烈的空难之一,还因为其中暴露出的各种问题,让人不得不深思航空安全的方方面面。

空难发生后,死难者的家属将沙特航空、洛克希德公司以及提供培训的环球航空告上了法庭。他们认为正是因为机组人员的培训不到位,才导致了这场悲剧。然而,在面对媒体的问责和受害者家属的诉讼时,沙特航空一开始的态度相对积极,表示会进行赔偿。

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,沙特航空迟迟没有公布事故报告,最终在家属的反复催促下,公布了一份让人无法满意的报告。这份报告中,并没有对最关键的问题——火灾的原因和未及时疏散乘客——给出合理的解释。

尽管如此,这场空难依然给全球的航空业带来了深远的影响。各大航空公司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应急培训和设备配置问题。

首先是紧急撤离程序的执行力度得到了加强,航空公司加强了对机组人员的培训,确保每一个机组成员都能够在紧急情况下迅速做出正确的反应。此外,各大航空公司也升级了飞机上的灭火设备,使用更为先进的灭火器,以确保在火灾发生时能够更好地控制火势。

这场空难还促使各航空公司对乘务人员的培训进行了调整,特别是如何在紧急情况下安抚乘客,防止机舱内出现混乱。毕竟,在紧急情况下,保持乘客的冷静和有序是至关重要的,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。

结语

1980年的沙特阿拉伯航空163号班机空难,是一次因人为失误和管理漏洞导致的重大灾难。301个无辜生命的逝去,给整个航空业带来了深刻的教训。

无论是机组人员的应急能力,还是航空公司的管理和培训,都在这场空难中暴露出了致命的问题。空难之后的反思和改进虽然无法挽回那些失去的生命,但至少为未来的飞行安全提供了一些保障。

今天,当我们再回顾这场空难,仍然能够感受到那种令人心碎的无助与绝望。然而,这场空难所留下的警示,是航空业不断进步和完善的动力。

每一次空难的背后,都是血泪的教训,也是对人们安全意识和应急能力的再次唤醒。愿这样的悲剧不再重演,愿每一次飞行都能平安抵达。



上一篇:没有了
下一篇:没有了

Powered by 天博电子信息上班咋样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